标签组

标签组的概念是标签的组合,并不是单纯对标签的分组管理,因为仅仅是标签分组无法在复杂的场景中,提供最优的笔记检索方式。而标签的组合,顾名思义就是多个标签通过某种方式构成的笔记层面上的关联。

当你在输入#a-b方便部分用户的习惯,同时也兼容#a/b语法,出于对中文的友好,我们建议使用-连字符)这种格式的标签语法时,系统会判定你输入的是标签的组合,会把#a#b形成组合关系,在检索时可以独立检索标签组合的笔记,过滤掉非组合关系中的其他笔记。

group1

在绑定关系上,系统认为#a-b#b-a两种不同的组合形式#a-b组合建立时并不会同时反向建立#b-a的组合。对于#a-b-c这种形式,系统会认为是以#a为主体同时与#b#c组合,是三个标签的组合形式,不存在#b#c这种可推演出来的数学逻辑上的组合。也就是说,你在看到你创立的标签组时,你的标签组只有一层折叠展开效果,不会出现多层标签的嵌套。

group1

当然,标签对应的笔记数统计也是按照组合来计算的。如果你的#a标签有10条笔记,#b有20条笔记,#a-b就会只统计两个标签组合的笔记数,跟原来的笔记数量有所区分,展示的笔记也只会展示标签组相关的笔记。

group1

同样,如果还是沿用之前的展示效果的话,当标签过多的时候标签界面就会很乱,再加上组合关系就会更加无从下手。我思前想后决定折叠了标签板块,增加了折叠的中间栏,用作对标签和标签组的展示,置顶的标签仍然留在原来的位置作为标签的一级入口,便于日常使用。

我用做读书笔记来作为案例场景。

在用方寸笔迹记录读书笔记之前,我会先建立一个名为 读书笔记 的笔记本,我所有的读书过程中的摘录和思考都通过标签的方式做好标记,记录到笔记本中,便于在后面需要的时候随时调取。当然这是理想状态,通过笔记本和标签就能定位到笔记内容。但实际上呢,当我的笔记数量达到几百条时,数十个标签一打眼上去根本找不到想要的,标签机制所带来的快速检索效果就会失灵,找到笔记就成了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。

我最近在读《小岛经济学》,在我做读书笔记时通过标签组功能,就可以考虑按照组合的方式来建立好笔记库。我的标签格式如 #小岛经济学-通货膨胀-货币,系统就会按规则生成小岛经济学通货膨胀货币三个标签,并生成这三个标签的组合,记录到笔记本中,标签下的笔记数也会按照组合形式统计。

group1

Last Updated:
Contributors: Ivone, 崔孟超